川報觀察記者 鞠藝
1月5日,記者從“電動相伴出行、綠牌輝映藍天”活動啟動儀式上獲悉,截至2017年12月25日,全市公交車、公務車、城市環(huán)衛(wèi)車、物流車、私人用車等領域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.5萬輛,其中2017年新增1.6萬輛,超額完成今年推廣1萬輛目標。
根據(jù)成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推廣應用促進會提供的數(shù)據(jù),通過出臺推廣應用政策(兌現(xiàn)地方補貼2.7億元,停車收費減免、不限行不限號、專用號牌發(fā)放等),成都市購買新能源汽車積極性進一步提升,電動分時租賃、網(wǎng)約車、物流車以租代售及快速換電等多種新商業(yè)模式快速涌現(xiàn),成為新的增長點。
二是充電設施建設情況。截至2017年11月,累計建成充(換)電站296座,充電樁9658個。其中,2017年新增充(換)電站99座、充電樁4852個。目前,新能源公交車示范項目進展順利。公交集團BOT項目49個場站充電站全面啟動,已建和即將建成25個,銀隆新能源公交車在二環(huán)K2路線開展測試運行。
目前,成都市擁有新能源汽車企業(yè)36戶,其中整車生產企業(yè)10戶,主要分布在龍泉驛區(qū)等5個區(qū)(市)縣,產品涵蓋新能源乘用車(轎車、SUV、MPV)和新能源商用車(客車、載重貨車、特種作業(yè)車),整車制造體系初步形成,新能源汽車產能規(guī)模達到30.15萬輛。2017年1-11月,新能源汽車產量6075輛,產值16.5億元,預計新能源汽車產量全年達到9000輛。
與此同時,成都市擁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充電設施運營企業(yè)26戶,分布在12個區(qū)(市)縣。產品涵蓋“三電”關鍵零部件(動力電池、驅動電機、電控系統(tǒng))及配套設備(充電設施、控制管理系統(tǒng)、后端設備制造),形成了研發(fā)、制造、檢驗檢測、后端服務等較為完整的零部件制造體系。2017年1-11月,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值30.3億元,增長64.6%。
全市現(xiàn)有億元以上重大新能源整車項目8個,總投資559億元。其中,預計投資額超過100億元以上的有吉利BMA乘用車、長江汽車年產40萬輛純電乘用車2個項目;50億元以上的有沃爾沃北極星3萬輛電動車、同捷新能源30萬輛整車等4個項目,20億元以上有2個項目,投資建成后可實現(xiàn)153.5萬輛產能,且主要在乘用車板塊,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增長點。